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沉浸式探访“太空家园” 600秒“打卡”中国空间站

来源: 搜狐栏目
2024-04-25 00:44:38

最佳回答

“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沉浸式探访“太空家园” 600秒“打卡”中国空间站”

央视网消息:中国空间站是我们的“太空家园”,基本构型有3个舱段,1个核心舱,两个实验舱,两个实验舱分别是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。核心舱居中,问天和梦天分别位于两侧。三舱均有独立的电源、控制、推进和测控系统,与载人飞船、货运飞船共同构成百吨级载人空间站。从外形看,中国空间站呈“T”字型,每个舱内部长什么样呢?接下来,我们通过增强现实技术,来一次沉浸式探访。下面,总台记者劳春燕就将带大家进入太空家园,看看航天员们在轨工作和生活的地方。

现在我已经进入到了中国空间站的内部。这里就是核心舱。我们现在利用了虚拟技术,我现在已经漂浮起来了。中国空间站是在距离地面400公里左右的近地轨道运行的,空间站内处于微重力环境。航天员可以在空间站里自由漂浮,想站起来也没有问题。看四周都有这种“脚限位器”和扶手,因为空间站里不分上下左右,脚伸进去就固定住了。

核心舱是空间站的首发舱段,也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,也是航天员在太空之家工作和生活使用频率最高的地方。

2021年6月17日,神舟十二号乘组三名航天员聂海胜、刘伯明、汤洪波成功“飞天”进入核心舱,成为中国空间站的首批入驻航天员,他们在空间站里生活了3个月。

核心舱内配置了工作区、就餐区、睡眠区、卫生区、医监医保区和锻炼区六个区域。

先来看就餐区,在核心舱的中部。这个就是个小饭桌,旁边还有个太空厨房,有热风加热装置、微波炉,还有冰箱和饮水分配器,厨房电器还真不少。

航天员们要吃得好,还要睡好,再来看看睡眠区。睡眠区有三个睡眠舱,这是航天员们的太空卧室,这是航天员的私密空间。我们看看里面有什么?很温馨的太空卧室,虽然空间不大,但是功能多样。这里有灯,可以阅读,也可以写日记,床下还有储物空间。亮点来了,每间太空卧室都配了舷窗,这可是真正的宇宙级别的观景窗户,航天员可以在这里欣赏宇宙美景,也可以在这里眺望地球家园。另外,舱内温度设置在17—26摄氏度,湿度条件保持在30%—70%范围内,尽可能地让航天员体感舒适。为了让航天员在几百公里外的太空之家生活好、工作好、休息好,科学家们动足了脑筋。

“太空出差”,长期的失重环境造成航天员骨质流失、肌肉萎缩,太空健身每天打卡必不可少。床前就是太空跑台,太空跑步机与地面不同的是它增加了重力模拟装置,杆推起来,航天员绑上束缚带,就可以在跑步机上运动了。

从神舟十三号乘组开始,每个航天员乘组太空出差的常规时间长度在6个月左右。2021年12月9日,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还在核心舱里进行了中国空间站的首次“太空授课”。“太空教师”翟志刚、王亚平、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,航天员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。

现在进入到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。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互为备份,关键平台功能一致,可以完全覆盖空间站组合体工作要求,既发挥“定海神针”般的双保险作用,也为空间站未来10至15年的运行打下坚实基础。

接下来,我再仔细带大家看看问天实验舱内部环境。在问天实验舱内也有三个睡眠舱,比较有意思的是,两个睡眠舱是竖着的,还有一个在天花板上,看着有点像“两竖加一横”,但其实在微重力环境下,是没有这种上下横竖之分的。

问天实验舱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,舱内每台实验柜都是一个小型的太空实验室,可以开展单学科或多学科交叉的空间科学实验。

具体来介绍生命生态实验柜,它有点像是动植物的“太空旅馆”。这里面住着植物种子、幼苗、小型动物等,研究在微重力条件下,动植物的生命发展形态,研究成果可以为我们未来在月球乃至火星实现长期生活打下基础。

2022年10月,问天实验舱亮相天宫课堂,神舟十四号乘组陈冬、刘洋和蔡旭哲在问天实验舱为大家首次展示了植物科学实验操作。随着乘组返回,经历120天空间培育生长的水稻和拟南芥种子也从太空归来。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在轨完成水稻“从种子到种子”的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。

自打问天舱来了以后,航天员出舱活动主要出舱口就从节点舱换成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。我们来看看。这就是专供航天员出舱的出舱口。这个出舱口冲着地球,航天员出舱避免阳光直射。

2022年9月,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首次从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实施舱外活动。全新的气闸舱给航天员带来了更便利的出舱体验,它的空间更大,航天员在这里进行出舱准备和从舱外返回时,可以更舒展、更从容。

现在我来到中国空间站的第二个实验舱段——梦天实验舱。梦天实验舱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和应用研究,利用空间微重力环境,一些在地面无法开展的实验可以在梦天实验舱进行。

这个实验柜是燃烧科学实验柜。它主要用于开展微重力条件下的燃烧实验,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科学实验。

去年2月,地面科研人员和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、邓清明和张陆密切配合,成功执行了中国空间站首次在轨点火测试。当时就是在这个实验柜里,高速相机拍下了整个点火和燃烧过程。去年9月,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、朱杨柱、桂海潮在进行“天宫课堂”授课时,就是在梦天舱内点燃了蜡烛。通过这些微重力条件下的燃烧实验,我们可以更深入了解研究燃烧现象的特性,从而更好地解决地面燃烧污染的问题和人类太空旅行中的防火问题。

再来看这个高精度时频实验柜,这个实验柜通过不同特性原子钟组合,有望成为世界上在轨运行的精度最高的空间时间频率系统。它既能用于基础科学研究,也可以提高卫星的定位精度。

中国空间站舱内一共设置了25个科学实验机柜,要是空间站里的实验柜出现问题怎么办?科学家们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,专门设计了空间站的“太空维修工厂”——在线维修装调操作柜。有了它,空间站的实验设备和载荷一旦出现故障,就可以在轨进行维修。

刚才在问天舱,我们看到供航天员出舱活动的气闸舱,而在梦天舱里也有一个气闸舱,不过是给货物进出舱用的。我们现在开门看一下。这个舱里面有货物转移机构等设备。在舱外机械臂的配合下,航天员不用出舱就能进行载荷的舱外安装和回收。

最后要给大家看看空间站里的绿色。没错,航天员们在空间站的各个舱段都种了绿色植物,网友们都说这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“种菜基因”。现在,“太空菜园”长势越来越好,在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、唐胜杰、江新林值守期间还迎来了一次大丰收。欣欣向荣,可以用来形容空间站里的植物,也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真实写照。

发布于:江苏南通通州市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用户反馈 合作

Copyright ©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

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